普陀鹅耳枥

发布时间:2017-09-14 15:52:26来源:网络阅读:5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空间

QQ

  普陀鹅耳枥

学名:Carpinus putoensisCheng,属落叶乔木,中国特有,自然生长情况下仅存一株,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高13米,主干胸径63.7厘米,侧干32.4厘米,树冠覆盖面积72千方米。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雌雄同株,雄花序短于雌花序。雄、雌花于4月上旬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成熟。具有耐阴、耐旱、抗风等特性。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在保存物种和自然景观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现已通过技术繁育出大量普陀鹅耳枥树苗,使其暂时脱离灭绝危险。

普陀鹅耳枥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灰色;小枝棕色,疏被长柔毛和黄色椭圆形小皮孔,后渐无毛而呈灰色。叶厚纸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刺毛状重锯齿,上面疏被长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以后两面均渐变无毛,仅下面沿脉密被短柔毛及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11~13对;叶柄长5~10毫米,上面疏被短柔毛。果序长3~8厘米,直径4~5厘米;序梗、序轴均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序梗长约1.5~3厘米;果苞半宽卵形,长约3厘米,背面沿脉被短柔毛,内侧基部具长约3毫米的内折的卵形小裂片,外侧基部无裂片,中裂片半宽卵形,长约2.5厘米,顶端圆或钝,外侧边缘具不规则的齿牙状疏锯齿,内侧边缘全缘,直或微呈镰形。小坚果宽卵圆形,长约6毫米,无毛亦无腺体,具数肋。

生态习性

分布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全年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6.3℃,1月平均气温5.5℃,8月平均气温26.8℃,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超过30.1℃,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3℃,雾期长,相对湿度达90%左右,年降水量平均1200毫米,雨日一般在150日以上。土壤为红壤,pH值5.5~5.7,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4.8%,肥力较高。普陀鹅耳枥于长期生活在云雾较多,湿度较大的生境里,比较耐阴。根系发达,具有耐旱、抗风等特性。

地理分布

普陀鹅耳枥为中国特有珍惜植物,仅存一株。位于普陀山风景保护区。

栽培要点

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用种子繁殖,以采后即播为宜,因种子寿命短,不耐贮藏。11月中旬播种,次年4月上旬出土,但成苗率不高,幼苗纤弱须遮荫。当年生苗高5~15厘米,第三年春进行分栽,苗木平均高可达100厘米,平均基径为1.5厘米。扦插繁殖,采用二年生苗的侧枝于3月中旬扦插,当年生苗高约8厘米,最高可达17厘米。

保护现状

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2、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增添普陀岛自然风景区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普陀是著名佛教圣地,参观过普陀庙寺的人不会忘记那庙宇院内的一株大树,称为普陀鹅耳枥,它之所以远近闻名,乃是因为那是自然界中仅存的一株,被定为国家级保护植物。

普陀鹅耳枥连同普陀大庙成为游览普陀的重要风景点。普陀庙中唯一的植株应倍加保护自不待说,保护的另一举措就是本树的结种研究及大量繁殖。杭州植物园已试种成功。普陀山现划为国家重点自然风景保护区,并设置管理局,对本种的保护极为重视,为了防止游人攀折,已在植株周加坝围护。当地管理机构和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 并进行各种繁殖试验,最终尝试成功,繁育出大量树苗,解决了其面临灭绝的危机。

本站文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