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
翠柏(学名:Calocedrus macrolepis)为柏科翠柏属下的一个种,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勐戛。翠柏喜光,但耐湿、耐寒性差。寿命可达200年以上。也称翠蓝柏。翠柏为常绿直立灌木,分枝硬直而开,小枝茂密短直。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及西南部,间断分布于贵州、广西及海南的个别地区。因其木材有香味,为家具和装饰的良好用材。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35米,胸径1-1.2米;树皮红褐色、灰褐色或褐灰色,幼时平滑,老则纵裂;枝斜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呈广圆形;小枝互生,两列状,生鳞叶的小枝直展、扁平、排成平面,两面异形,下面微凹。鳞叶两对交叉对生,成节状,小枝上下两面中央的鳞叶扁平,露出部分楔状,先端急尖,长3-4毫米,两侧之叶对折,瓦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及下部,与中央之叶几相等长,较中央之叶的上部为窄,先端微急尖,直伸或微内曲,小枝下面之叶微被白粉或无白粉。
雌雄球花分别生于不同短枝的顶端,雄球花矩圆形或卵圆形,长3-5毫米,黄色,每一雄蕊具3-5(通常4)个花药。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或下部圆上部四棱形,长3-17毫米,其上着生6-24对交叉对生的鳞叶,鳞叶背部拱圆或具纵脊;球果矩圆形、椭圆柱形或长卵状圆柱形,熟时红褐色,长1-2厘米;种鳞3对,木质,扁平,外部顶端之下有短尖头,最下一对形小,长约3几毫米,最上一对结合而生,仅中间一对各有2粒种子;种子近卵圆形或椭圆形,微扁,长约6毫米,暗褐色,上部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膜质翅,长翅连同种子几与中部种鳞等长;子叶2,条形,长5-7毫米,宽1.5-1.8毫米,初生叶条状刺形,长5-7毫米,宽不及1毫米,下面无白粉,初为交叉对生,后为4叶轮生。
生长习性
喜光、耐湿、耐寒性差。寿命可达200~300年。
分布区为亚热带中部和南部以及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温13-17℃,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土壤为红壤,pH值4.5-5.5。翠柏在云南呈零散的小面积分布,多见于滇中南干热河谷的上缘山地,也偶见于滇中高原海拔偏低的地区。中性偏阳树种,幼年耐荫,以后逐渐喜光。耐旱性、耐瘠薄性均较强。林分上层乔木以翠柏为优势,并有杜英、大头茶、黄皮花树、云南油杉等混生。当森林遭受破坏后,常有云南松、白皮柯、光叶石栎、等侵入,形成针阔混交林。更新良好,母树周围幼苗最多,随着幼树喜光阶段的来临,耐荫性的减退而逐渐死之。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贵州分布区的气候为中亚热带及南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18.1℃,年降水量为1339毫米左右。分布区的土壤为发育在石灰岩上的黑色石灰土或为发育在泥质页岩及板岩上的酸性黄壤,pH值在4.6一7.3之间。在荔波高望,翠柏生长于岩溶丘陵山地的顶部,碳酸盐类岩石在良好的水热条件下,溶蚀作用十分强烈,岩石裂隙,石沟、石芽极为发育,土层浅薄。翠柏与另一类珍贵的树种短叶黄杉构成山顶部的优势种。其伴生树种有多脉榆、圆果化香、黄杞、青冈栎、窄叶蚊母树、四瓣米仔兰,灌木有椭圆叶越桔、老鼠矢、棕竹以及贵州特有的竹种贵州悬竹(亦咻小蓬竹)等。在从江加鸠地区,土壤为黄壤,pH为4.6--5.7。翠柏属旱生阳性树种,幼树较耐庇荫,对土壤适应的幅度较大。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易门、龙陵、禄丰、石屏、元江、墨江、思茅、允景洪等地海拔1000-2000米地带,成小面积纯林或散生于林内,或为人工纯林;贵州(三都)、广西(靖西)及广东海南岛(五指山佳西岭)亦有散生林木。
越南、缅甸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