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星树(拉丁学名:Ilex asprella (Hook. et Arn.) Champ. ex Benth.),别名:假青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灯花树(台湾植物志),梅叶冬青,岗梅、苦梅根(广东大埔)、假秤星(广东东莞)、秤星木、天星木、汀秤仔(香港)、相星根(广西梧州)。
落叶灌木,老枝褐紫色,叶互生;膜质,花单性,白色,雌雄异株,雌花单生于叶腋,核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4 ~5 月,果期10~11 月。生于山地疏林内或林缘灌丛中。
秤星树根、叶(岗梅):苦、甘,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用于感冒,肺痈,乳蛾,咽喉肿痛,淋浊,风火牙痛,瘰疬,痈疽疔疖,过敏性皮炎,痔血,蛇咬伤,跌打损伤。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3米;具长枝和宿短枝,长枝纤细,栗褐色,无毛,具淡色皮孔,短枝多皱,具宿存的鳞片和叶痕,形如秤星,故名为“秤星树”。叶膜质,在长枝上互生,在缩短枝上,1-4枚簇生枝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4-6(-7)厘米,宽(1.5-)2-3.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头长6-10毫米,基部钝至近圆形,边缘具锯齿,叶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淡绿色,无毛,主脉在叶面下凹,在背面隆起,侧脉5-6对,在叶面平坦,在背面凸起,拱形上升并于近叶缘处网结,网状脉两面可见;叶柄长3-8毫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圆形,无毛;托叶小,胼胝质,三角形,宿存。
雄花序:2或3花呈束状或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位于腋芽与叶柄之间;花梗长4-6(-9)毫米;花4或5基数;花萼盘状,直径2.5-3毫米,无毛,裂片4-5,阔三角形或圆形,啮蚀状具缘毛;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6毫米,花瓣4-5,近圆形,直径约2毫米,稀具缘毛,基部合生;雄蕊4或5,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败育子房叶枕状,中央具短喙。
雌花序: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花梗长1-2厘米,无毛;花4-6基数;花萼直径约3毫米,4-6深裂,裂片边缘具缘毛;花冠辐状,花瓣近圆形,直径2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卵球状,直径约1.5毫米,花柱明显,柱头厚盘状。果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变黑色,具纵条纹及沟,基部具平展的宿存花萼,花萼具缘毛,顶端具头状宿存柱头,花柱略明显,具分核4-6粒。分核倒卵状椭圆形,长5毫米,背部宽约2毫米,背面具3条脊和沟,侧面几平滑,腹面龙骨突起锋利,内果皮石质。花期3月,果期4-10月。
主要变种
大埔秤星树(变种)该变种与秤星树(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椭圆形,长9毫米,直径约8毫米,宿存花萼略伸展,直径4毫米;分核6粒,较大,长8毫米,背部宽3毫米。产于广东大埔、英德、鼎湖山;生于中海拔山地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大埔。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路旁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分布于菲律宾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