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阳果

发布时间:2017-12-12 10:40:52来源:网络阅读:17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空间

QQ

学名厚鳞柯,又名青果、补肾果,南、广西一带称之为龟头子、风流果,当地人采集它的果实,煮熟后或泡酒食用,有补肾壮阳的效果。产于我国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以及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越南东北部也有分布。木材黄白色,稍坚实,不耐腐。乔木,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芽鳞被褐色长毛。小枝、叶柄、叶下面及花序轴均被星状毛。叶硬纸质,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5厘米,宽6-11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具锯齿,老叶两面同色,下面脉腋具簇生毛,侧脉25-30对;叶柄长1.5-2.5厘米。壳斗3个成簇,盘状或碟状,高1.5-3厘米,径4.5-6.6厘米,壳斗壁厚、木质,被卵状三角形突起,顶端钻尖内弯;果扁球形,长1.5-2.5厘米,径4-6.5厘米,密被暗黄色细毛,果脐凸起,占果面约1/2。花期4-6月,果期翌年10-12月。

壮阳果

产广西西南部及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900-18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及干燥坡地。越南北部有分布。

形态特征

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小枝淡黄灰色,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微凸起的皮孔;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近于圆,对称或一侧略短,叶缘有裂齿或浅波浪状,很产兼有全缘,两面同色,叶背被雨点状、无色、半透明、甚细小(在4倍扩大镜下可见)的鳞腺,侧脉每边9-20条,直达齿端,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0.5-4厘米。雌花通常着生于雄花序轴的下段,若全为雌花则花序长不过10厘米;每3朵一簇,也常有单朵散生,花柱斜展,长约2毫米。壳斗碗状或半圆形,高22-45毫米,宽25-55毫米,少有较少,则果序较长且有成熟壳斗多达16个,包着坚果约一半至大部分,小苞片三角形或斜四边菱形,中央及两侧边缘脊肋状增厚且略隆起,形成规则的网纹,很少几全与壳壁愈合而仅留痕迹,壳壁中部以下甚增厚,木质;坚果半圆形或宽陀螺形,顶部圆,平坦或中央略凹陷,很少无毛,果壁近角质,比壳壁厚,很少等厚,果脐占坚果面积一半至大部分,其上部的边缘檐状,子叶饱满,4-8浅裂。花期几乎全年,盛花期5-7月,果次年约同期成熟。

本种提示

典型的烟斗柯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广西南部沿海岸一带地区,它的叶片质地一般较厚而坚硬,长很少超过12厘米,侧脉每边少有超过15条,在叶面平坦或有时微凹陷,叶缘自下半部起有疏离而明显的钝裂齿,背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甚短的疏毛或仅脉腋上有小丛毛;叶柄密被灰色微柔毛;花序轴亦被毛;果序通常有果1-4个,很少多达6个;壳斗的鳞片状小苞片分明,网纹状;果壁比壳壁厚1-3倍,坚果顶部通常被毛。

分布于北纬23°-25°间,东南自台湾、福建,向西及西北至广西东部和湖南南部这一地带内的本种有变异;叶片常为倒卵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有时长椭圆形,叶缘多自中部以上有疏离的锯齿状锐齿,叶背仅脉腋上有丛毛,有时无毛;叶柄长1.5-4厘米;果序有成熟的果有时多达10个以上,但壳斗则较小,宽约20-30毫米,但小苞片仍然分明。

分布于两广西南部和越南东北部沿海岸一带的其叶片通常细小,长4-7厘米,披针形,壳斗则较大,上部宽达50毫米,坚果顶部平坦且中央略凹陷,被毛,这一类型很可能就是 Quercus hemisphaerica Drake in Journ. de Bot. 4: 150, pl. 3, f. 4. 1890, nom Willd.=Lithocarpus hemisphaerica (Drake) Barn. nom. illeg.

用途

树皮灰色或褐灰色,通常厚5毫米以内,外皮甚浅裂,内皮淡棕黄色,槽棱较浅,脊棱面较钝,有少量聚合射线,木质部的管孔在扩大镜下甚明显,宽木射线窄而密接,年轮不明显,木材淡黄白色,质稍坚实,不耐腐,多作农具材,属白椆类。

种子煮熟后可食用。

产地生境

产台湾、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广西、广东、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阳坡或较干燥地方也常见,为次生林常见树种。越南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很可能采自广东(湛江)或海南。

本站文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