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

发布时间:2017-12-12 10:41:45来源:网络阅读:97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空间

QQ

梭梭

学名: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Mey.)Bunge,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苁蓉具有独特的补肾、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肿瘤辅助治疗、抗辐射等10多中药用功。被誉为“沙漠人参”。能,被誉为“沙漠人参”。现状渐危种。梭梭又名琐琐,保护级别:3。

梭梭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1-9米,树杆地径可达50厘米。树皮灰白色,木材坚而脆;老枝灰褐色或淡黄褐色,通常具

环状裂隙;当年枝细长,斜升或弯垂,节间长4-12毫米,直径约1.5毫米。叶鳞片状,宽三角形,稍开展,先端钝,腋间具棉毛。花着生于二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状,宽卵形,与花被近等长,边缘膜质;花被片矩圆形,先端钝,背面先端之下1/3处生翅状附属物;翅状附属物肾形至近圆形,宽5-8毫米,斜伸或平展,边缘波状或啮蚀状,基部心形至楔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内曲并围抱果实;花盘不明显。胞果黄褐色,果皮不与种子贴生。种子黑色,直径约2.5毫米;胚盘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状,暗绿色。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梭梭抗旱、抗热、抗寒、耐盐性都很强,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喜光,不耐庇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是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干旱荒漠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

分布范围

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在中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及宁夏虽均有分布。梭梭主要分布于我国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北部、东天山山间盆地、河西走廊和嘎顺戈壁、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地,柴达木盆地中部和北部沙漠戈壁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垂直分布除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天山山间盆地海拔在150~500m外,一般都在500~1500m,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上升到2600m左右。

栽培技术

生长地区多为气候为极端大陆性地区。年平均温2--11℃,1月平均温-18~8℃,7月平均温22--26℃,极端最高温42℃,极端最低温-42℃;年降水量30--200毫米或更低。它不仅能生在干旱荒漠地区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喜光性很强,不耐蔽荫抗旱力极强,根系发达,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抗盐性很强,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而在含盐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长不良。花期7月,果期9月,10--11月种子成熟。[3]

梭梭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一般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中、下旬长出肉质鳞片状的叶,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6~8月花休眠,9月上旬开始结实,9月末、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黄。梭梭的当年枝,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年份平均生长30~40厘米,降雨多的年份可达50厘米以上。但再生能力较弱。梭梭虽耐干旱,但在降雨少的年份,往往不能结实或种子不能成熟;在雨量充沛的年份其结实率较高。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若温度在35℃以上,则发芽受到抑制。梭梭的种子不宜久藏,通常是第一年采种供翌年播种用。梭棱的株高和树冠变异很大。高度超过2米者,通常具粗糙扭曲的主干,由基部发出分枝,形成圆丛状。因其每年有一部分当年小枝枯落,故称它为落叶小半乔木。它的分布总与松散的土壤基质和较浅的地下水位有关。耐风沙,受到沙埋以后,仍然生长旺盛。喜生于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在砾质戈壁低地、干河床边、山前冲积扇等处也有生长。梭梭是适应中温带气候的荒漠植物,它分布区内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气候的干燥度大于4.0,≥IO℃的活动积温2500~3000℃,年平均气温在2~8℃的范围内,8℃以上的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区;虽有适于梭梭生长的环境条件,但没有梭梭的分布。

育苗

梭梭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建设人工棱梭草场。在第一年秋末,采集成熟种子,然后选择较肥沃的沙质地作苗床。用落水盖草法或覆薄沙盖草法春季育苗,千粒重3~3.5克。移栽地段应选在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含水量不低于2%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苗木应选为一年或二年生的实生苗,在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进行移栽。梭梭栽后,必须加强保护,封闭禁牧,待五年左右,梭梭地上部分生长起来以后,方可放牧利用。

采种

种子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果实由绿色变成淡黄色或灰褐色时即可采种。新采的种子应除去果翅等,使种子纯度达到70—80%,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妥善保保存。种子发芽力保存期通常为6-9个月,当年采集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或翌年春播,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一年后,发芽率下降到40-50%。

直播

一般采用播种育苗,选择轻沙壤土、轻盐碱土(含盐量不超过1%),地下水1—3米的土地为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初,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沟深1.0-l.5厘米,覆土1厘米,播种量每亩2公斤。

栽植

一般采用植苗。梭梭对土壤要求不严,育苗地以盐化不严重的沙土或细砂最为适宜,切忌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精细整地,播种灌水,培育壮苗。播种前翻松沙地,整平床面,灌足底水。播种时间以4月末5月初最为适宜。梭梭育苗可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2公斤为宜。巴蜀各地大多采用落水播种法播种梭梭,把整平的苗条先灌足底水,待水面下落而地表面还潮湿时播种高于床面,随即覆细砂以正好盖住种子为度。如在大床中进行条播时,在灌过底水后待床面稍干时开浅沟播种,上覆细砂一薄层,而后引清水薄灌一次。覆砂厚度不宜过厚,以0.5-1厘米为宜。以后可酌情每隔1-2天灌溉一次,直到出齐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或苗床积水。苗木要求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壮苗。它适宜在粘质、砾质的丘间低地、盐渍化沙地上栽植。在流动沙丘上栽植要设置沙障,沙障形式可采用间距3米行列式,栽植行距与沙障间距等宽,株距1.0-1.5米。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距1.5-2.0米,株距1米。以春秋雨季栽植为宜,早春3月上旬至4月上旬雪化后,及时栽植。

梭梭植后3-5年内禁止放牧利用。有灌溉条件可在6-8月灌水1—2次。要经常检查、修补沙障。注意防治病虫害。

生态价值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既能耐旱,耐寒,抗盐碱,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上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过去,由于梭梭材质坚硬而脆,易燃而产热量高,火力为木材之首,稍逊于煤,堪称“荒漠活煤”,是优良的薪炭材。早在600年前元朝末年陶宋仪《辍耕录》一书中就记载过:“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以后纂修的《民勤县志》也写道:“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梭梭的嫩枝也是骆驼的好饲料。人为砍伐,过度放牧,自然生态恶化,梭梭林大面积死亡、萎缩。梭梭是古老的植物物种,寿命极长,存在多长时间尚无考证,在巴丹吉林东北地区,发现大量的梭梭林化石,同时发现恐龙化石。梭梭没有明显的年轮和树皮,与风沙的长期博弈,使其树形特异多姿。

经济价值

梭梭不但具有生态价值,在其根部寄生有传统的珍稀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肉苁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梭梭是良好的饲用小半乔木,有每年落枝的习性,荒漠地区的牧民称它为骆驼的“抓膘草”。骆驼喜食;羊在秋末也拣食落在地上的梭梭嫩枝和果实;牛、马不食。此外,梭棱是重要的固沙植物,对防风固沙、治理沙漠具有重要作用。且为名贵药材肉苁蓉梭梭林(Cistanchedeserticola)的寄主植物。干枯的梭梭枝干,还可供修建棚圈等之用。但严禁滥行砍伐,防止梭梭草场大面积退化。对已破坏的梭梭草场应进行封闭,以促进其自然更新。选择适宜梭梭生长地段,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建立人工梭棱草场。挖肉苁蓉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挖后必须填埋坑穴,以利梭梭的生长。 梭梭材质坚重而脆,燃烧火力极强,且少烟,号称“沙煤”,是产区的优质燃料,又是搭盖牲畜棚圈的好材料。嫩枝是骆驼赖以度冬、春的好饲料,又为重要药材肉苁蓉的寄主。还可用来防风固沙。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跨博州精河,塔城乌苏西北界地带,西接艾比湖湖畔,北临准噶尔界山支脉——北山南麓,东和东南连接乌苏绿洲及奎屯垦区,南抵天山北麓,有奎屯河流经,保护区总面积为54667公顷。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拔240-260米的艾比湖洼地,是第四世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时才形成的艾比湖洼地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82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和面积最大的白梭梭林。保护区三面环山,属艾比湖盆地,有马、鹿、鹅喉羚、盘羊、野猪、狐狸、刺猬、杜鹃、凤白百灵鸟、黑额伯劳、潜鸟等野生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繁衍栖息;老胡杨盘根错节、枝桠纵横,显露沙漠英雄本色;新生胡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戈壁荒漠带来无限生机,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甘家湖保护区内局部地区完整地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亚洲大陆腹地特异的地貌和景观,体味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胡杨是新疆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

本站文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