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大藤本。枝圆柱形,具线纹和皮孔;茎皮褐色。掌状复叶具长柄,有小叶3-7片;叶柄稍粗,长7-20叶革质或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有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4厘米,宽4-6厘米,通常中部以上最阔,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通常长楔形,边缘略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干后暗淡,下面苍白色;中脉于上面凹入,侧脉每边7-9条,与网脉均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凸起;小叶柄长2-5厘米。花淡绿白色或淡紫色,雌雄同株,数朵组成伞房式的总状花序;总花梗长2.5-5厘米,2-4个簇生于叶腋。
雄花:外轮萼片长倒卵形,先端钝,基部圆或截平,长20-22毫米,宽8-10毫米,内轮的线状长圆形,与外轮的近等长但较狭;花瓣极小,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1毫米;雄蕊直,长约15毫米,花丝圆柱形,长约1厘米,药隔伸出花药顶端而成小凸头,退化心皮锥尖,长约3毫米。
雌花:外轮萼片阔卵形,厚,长20-25毫米,宽12-1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内轮萼片卵状披针形,远较狭;花瓣与雄花的相似;退化雄蕊小,近无柄,药室内弯;心皮披针状柱形,长约12毫米,柱头圆锥形,偏斜。
果长圆形,常孪生,长6-9厘米;种子多数,黑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3000米的山地杂木林或沟边灌丛内。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贵州和云南。
主要价值
甘、微苦,寒,归肝、胃经。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杀虫。用于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痢疾,腰肋痛,疝气,痛经,子宫下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