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
草本,高10-20厘米,全株鲜红色至暗红色,有时转紫红色;根茎分枝,分枝近球形,长1-3厘米,宽1-2.5厘米,表面密被粗糙小斑点和明显淡黄白色星芒状皮孔;花茎长5-10厘米;鳞苞片椭圆状长圆形,顶端钝,互生,8-14枚,长2-2.5厘米,宽1-1.5厘米,基部几全包着花茎。花雌雄异株(序);雄花序圆柱状,长3-18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渐尖;雄花近辐射对称,疏生于雄花序上,花被裂片通常5(有时4或6),近圆形,长2-3毫米,顶端尖或稍钝圆;聚药雄蕊近圆盘状,有时向两侧稍延展,中部呈脐状突起,直径4.5-6毫米,花药5枚,小药室10;无梗或近无梗;雌花序卵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向顶端渐尖,长2-6厘米,宽0.8-2厘米;子房卵圆形,宽约0.5毫米,具细长的花柱和具短子房柄,聚生于附属体的基部附近;附属体棍棒状或倒圆锥尖状,顶端截平或顶端中部稍隆起,中部以下骤狭呈针尖状,长约1毫米。花期9-11月[1]。产于云南、四川、湖北(西部)、广西、广东、福建。生于海拔660-1700米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重庆市巫溪县。
药理说明
【拼音】Suì Huā Shé Gū
【别名】地荔枝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穗花蛇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spicata Hayata[Poly-plethia spicata (Hayata) Nakai]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杂质,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涩;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血崩;风热癍疹;腰痛;小儿阴茎肿;痔疮;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